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阐释
文献摘要:
目的 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深入阐释2016年至2021年中医"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思路为通过筛选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明确疾病和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靶点/靶标、挖掘靶点/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生物功能、探索有效成分与靶点/靶标的结合度等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与相关疾病的数据库是构建"异病同治"网络的基础,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数据库查询靶点/靶标、生物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分类模型的构建、信号通路与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等方法进行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论 随着数据库信息的不断完善、分类模型的优化与改良、实验结合多组学数据等措施的实施,未来网络药理学在"异病同治"领域的研究将逐步深入,以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中医;异病同治;中药
作者姓名:
刘峥嵘;林思濠;缪思怡;郑岚;林伟杰;马诗瑜;卞晓岚
作者机构:
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 20131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3;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峥嵘;林思濠;缪思怡;郑岚;林伟杰;马诗瑜;卞晓岚-.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阐释)[J].中国药业,2022(13):1-7
A类:
B类:
异病同治,网络药理学,药理学研究,初步阶段,过筛,选中,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靶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生物功能,有效成分,结合度,分子作用机制,相关疾病,数据库查询,生物网,分类模型,功能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数据库信息,模型的优化,多组学数据,未来网络,传承与创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AB值:
0.2743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