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艾灸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所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发神经结构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其治疗作用机制涉及抑制谷氨酸兴奋毒性、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等方面[2].研究发现在缺血前进行各种保护性干预措施,脑组织会对随后严重缺血的抵抗力明显增强,这一现象被称为脑缺血耐受[3].临床上常用针刺、艾灸、电针、运动训练、药物等干预方法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其中艾灸作为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特点,且易于被患者认同和接受.艾灸对人体的作用广泛,如行气活血、扶阳固脱、温补元气、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调整脏腑等,并有大量研究证实艾灸可以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抵抗或减轻随后发生的脑缺血损伤,以诱导脑缺血耐受,下面将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文献关键词:
                    艾灸;脑缺血;耐受;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书霖;李岩;张世强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书霖;李岩;张世强-.艾灸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21):3044-3047,3066
                    
                A类:
                扶阳固脱
                B类:
                    艾灸,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病变,脑部,血液供应,脑组织,缺氧性,发神经,治疗作用,谷氨酸,兴奋毒性,抑制氧化,血脑屏障,抵抗力,明显增强,针刺,电针,运动训练,干预方法,中医学,特色疗法,简单易行,行气活血,温补,元气,回阳救逆,防病,脏腑,内源性保护,保护机制,脑缺血损伤
                AB值:
                    0.347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