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脑肠轴理论概述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文献摘要:
缺血性中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近年来其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与脑肠轴的异常变化相关,脑肠轴在脑系疾病的防治研究中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脑肠轴通路中各个调控环节的研究现状、脑肠轴理论与中医理论二者之契合点以及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论述.当前中医药对脑缺血防治已取得很好的疗效,目前研究发现中药组方、中药单体、中药有效成分份和针灸治疗能有效调控脑肠轴通路,介导脑肠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有效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和保护脑肠屏障,从而对缺血性中风后的神经缺损、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梗死体积、改善脑功能.中医认为脾胃失调,酝酿痰瘀,痰瘀互结而气血运行不畅是中风的病机,从藏象学说、经络走行、经方等多个角度均认为脑和胃肠之间存在相关通路,中风发生时改善胃肠脏腑气机升降以达醒神通窍之效,这也遵循上病下治的治则,符合脑肠轴理论.脑肠轴理论和中医理论二者结合为将来脑缺血的治疗方案研究提供有效的方向和理论参考.现将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文献关键词:
脑肠轴;中医药;缺血性中风;科技期刊;数学化转型
作者姓名:
王馨扬;黄洁;何宏盾;陈霞;祝美珍
作者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馨扬;黄洁;何宏盾;陈霞;祝美珍-.基于脑肠轴理论概述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24):16-20
A类:
数学化转型
B类:
脑肠轴理论,理论概述,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脑部,血液供应,脑组织,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害人,异常变化,防治研究,中医理论,契合点,药对,临床实验,脑缺血,血防,中药组方,中药单体,中药有效成分,针灸治疗,有效调控,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肠屏障,中风后,神经缺损,胃肠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脑功能,脾胃失调,酝酿,痰瘀互结,气血运行,藏象学说,经络,经方,和胃,相关通路,风发,脏腑气机,气机升降,神通,通窍,治则,方案研究,研究现况,科技期刊
AB值:
0.3257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