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诊断腮腺肿块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腮腺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7例腮腺肿块患者(共265个肿块),测量并比较MRI所示肿块最小ADC值.结果 167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8例、73个肿块,最小 ADC 值(1.38±0.23)×10-3 mm2/s;腺淋巴瘤 43 例、54 个肿块,最小 ADC 值(0.69±0.13)×10-3 mm2/s;恶性肿瘤31例、38个肿块,最小ADC值(1.08士0.20)×10-3 mm2/s;良性淋巴上皮病变7例、17个肿块,最小ADC值(0.64±0.10)×10-3 mm2/s;淋巴瘤5例、23个肿块,最小ADC值(0.56±0.12)×10-3 mm2/s;淋巴结炎性肉芽肿6例、28个肿块,最小ADC值(0.78±0.16)×10-3 mm2/s;淋巴结反应性增生7例、32个肿块,最小ADC值(0.75±0.13)×10-3 mm2/s.腮腺多形性腺瘤最小ADC值明显高于腺淋巴瘤、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及淋巴结病变(P均<0.05);腮腺恶性肿瘤最小ADC值低于多形性腺瘤而高于其他良性肿块(P均<0.05);腮腺淋巴结病变中,淋巴瘤最小ADC值低于良性淋巴结病变(P均<0.05).结论 最小ADC值对不同类型腮腺肿块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文献关键词:
腮腺;肿块;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作者姓名:
杨静;李新瑜;詹浩辉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MR室,河南洛阳 471000
引用格式:
[1]杨静;李新瑜;詹浩辉-.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诊断腮腺肿块)[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08):1162-1165
A类:
腮腺淋巴结
B类:
表观弥散系数,ADC,经手,手术病理,所示,腮腺多形性腺瘤,mm2,腺淋巴瘤,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结炎,肉芽肿,反应性,淋巴结病,腮腺恶性肿瘤,良性肿块,鉴别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AB值:
0.1742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