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BRCA1和BRCA2基因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两种突变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 627例连续的、未经家族史和年龄选择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经过基因测序共有521例患者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其中BRCA1 突变患者203例,BRCA2突变患者318例.对这些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频率(3.7%)高于BRCA1(2.4%).BRCA1突变者乳腺癌发病年龄比BRCA2突变者早(中位发病年龄:43.0岁vs.47.0岁,P<0.01).BRCA1突变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显著高于BRCA2突变患者(36.2%vs.18.4%,P<0.01),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比例也显著高于BRCA2突变者(59.2%vs 15.4%,P<0.01).BRCA2突变患者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高于BRCA1突变患者(41.8%vs.29.6%,P<0.01).结论:中国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不同,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更加精准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文献关键词:
乳腺癌;BRCA1基因;BRCA2基因;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姓名:
陈蕾燕;孙洁;万琪婷;胡丽;姚璐;张娟;徐晔;解云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1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蕾燕;孙洁;万琪婷;胡丽;姚璐;张娟;徐晔;解云涛-.中国BRCA1和BRCA2基因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22(23):1224-1229
A类:
B类:
BRCA1,BRCA2,胚系突变,临床病理特征,中国人群,乳腺癌患者,肿瘤医院,家族史,原发性乳腺癌,基因测序,致病性,临床病理参数,基因突变,突变频率,发病年龄,患者组织,组织学分级,三阴性乳腺癌,PR,HER2,腋窝淋巴结,淋巴结阳性比,生物学行为,临床管理
AB值:
0.174179
相似文献
胚系BRCA突变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行乳腺癌筛查的专家指导意见(2022年版)
王登凤;俞梅;宋坤;石宇;陈刚;刘红;李卉;王浩;朱熠;李小平;尧良清;梁志清;孙强;狄文;向阳;张国楠-610041 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妇科肿瘤中心;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肿瘤中心;250012 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妇产科;610041 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乳腺外科中心;610041 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超声医学中心;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产科;20009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妇科肿瘤科;400000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妇产科;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乳腺外科;20012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妇产科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