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哈尔滨黄土炭屑记录的中晚更新世以来古火活动及其驱动机制
文献摘要:
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与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古火演化已成为目前全球变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炭屑是探索古火活动和人类用火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我国东北地区的炭屑研究较为薄弱,仅有的少数研究集中在全新世,缺少更长时间尺度的沉积记录.为此,基于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深海氧同位素转折年龄构建了哈尔滨黄土的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黄土-古土壤中炭屑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以重建中晚更新世以来松嫩平原东部的古火活动与古植被-古气候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古火活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炭屑中圆叶炭屑总数最多,长叶炭屑数量较少,炭屑形态揭示研究区主要为木本型炭屑;炭屑粒度以<30μm的炭屑为主,>100μm的炭屑最为稀少,炭屑粒度特征记录本地区为区域性古火事件.哈尔滨荒山黄土-古土壤炭屑总浓度、圆叶炭屑浓度、长叶炭屑浓度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炭屑浓度曲线与TOC曲线比较吻合,古土壤炭屑浓度高,在弱古土壤层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温度的上升和生物量增多导致古火活动增强,揭示出古火活动主要受控于生物量.通过与铷/锶比值、全球CO2浓度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发现古火还受温度条件的限制.温度作为触发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古火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温度影响木本植物生长,较高的温度导致更密集的蒸发,较低的温度会导致较高的有效湿度,从而对火灾的发生和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这也揭示了古火-植被-气候之间的复杂性.
文献关键词:
炭屑;古火;古气候;木本植物;哈尔滨黄土
作者姓名:
张瑞;迟云平;谢远云;康春国;吴鹏;孙磊;魏振宇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25;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哈尔滨 15008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瑞;迟云平;谢远云;康春国;吴鹏;孙磊;魏振宇-.哈尔滨黄土炭屑记录的中晚更新世以来古火活动及其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22(24):10317-10328
A类:
松嫩平原东部
B类:
哈尔滨黄土,炭屑,晚更新世,古火,驱动机制,陆地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全球变化,索古,古环境,古气候,全新世,长时间尺度,沉积记录,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深海,氧同位素,转折年,古土壤,总有机碳,TOC,古植被,数最多,稀少,粒度特征,记录本,火事,荒山,浓度曲线,土壤层,层呈,生物量,受控,温度条件,触发因素,对植,生起,温度影响,木本植物,植物生长
AB值:
0.2633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