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淋巴道转移潜能及ANXA7对肝癌细胞共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道转移潜能及膜联蛋白A7(ANXA7)对肝癌细胞共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LEC)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各肝癌细胞及LEC共培养,收集与F细胞(高淋巴道转移潜能)、P细胞(低淋巴道转移潜能)、FA7下调细胞(ANXA7表达下调)、F无关序列细胞、PA7上调细胞(ANXA7表达上调)、P空载体细胞共培养的LEC(L-F共、L-P共、L-FA7下调共、L-F无关序列共、L-PA7上调共、L-P空载体共细胞)以及正常LEC用于实验.分别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LEC内淋巴管内皮相关分子(VEGF-C、VEGF-D、VEGFR-3、NRP-2、PDPN、LYVE-1、SOX18)mRNA与蛋白表达.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共培养LEC内淋巴管内皮相关分子定位,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VEGF-C、VEGF-D水平,用淋巴管成管实验测算淋巴管成管节点数和分支总长度.结果 VEGF-C、VEGF-D、VEGFR-3、NRP-2、PDPN、LYVE-1、SOX18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L-P共、L-F共细胞高于LEC(P均<0.05),L-F共细胞高于L-P共细胞(P均<0.05).与L-F无关序列共、L-P空载体共细胞相比,L-FA7下调共细胞上述分子表达均低(P均<0.05),L-PA7上调共细胞上述分子表达均高(P均<0.05).ANXA7调控前后,各细胞中VEGF-C、VEGFR-3、PDPN相对表达量与同类分子(VEGF-D、NRP-2及LYVE-1/SOX18)比较变化更显著(P均<0.05).VEGF-C、VEGF-D主要在细胞质内表达;VEGFR-3/NRP-2主要在细胞膜表达,少量在细胞质表达;PDPN、LYVE-1主要在细胞质表达;SOX18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少量于细胞质表达.ANXA7调控前,细胞上清液中VEGF-C、VEGF-D表达比较,L-F共、L-P共细胞高于LEC,L-F共细胞高于L-P共细胞(P均<0.05),且VEGF-C表达均高于VEGF-D表达(P均<0.05).ANXA7调控前后,各细胞上清液中VEGF-C相对表达量与同类分子(VEGF-D)比较变化更显著(P均<0.05).在节点数和分支总长度上,L-F共、L-P共细胞均多于LEC,L-F共细胞多于L-P共细胞(P均<0.05);L-FA7下调共细胞少于L-F无关序列共细胞(P均<0.05),L-PA7上调共细胞多于L-P空载体共细胞(P均<0.05).结论 高淋巴道转移潜能和ANXA7表达上调,可促进与肝癌细胞共培养的LEC淋巴管内皮相关分子表达,提高淋巴管成管能力.
文献关键词:
肝癌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共培养;淋巴道转移潜能;膜联蛋白A7;淋巴管内皮相关分子;淋巴管成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静文;钱雪娇;章明放;唐建武
作者机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科,天津300192;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静文;钱雪娇;章明放;唐建武-.淋巴道转移潜能及ANXA7对肝癌细胞共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J].山东医药,2022(28):1-6
A类:
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潜能,FA7,PA7,淋巴管内皮相关分子,SOX18,淋巴管成管
B类:
ANXA7,肝癌细胞,细胞共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膜联蛋白,LEC,调细,空载,体细胞,实时定量,blotting,内淋巴管,VEGFR,NRP,PDPN,LYVE,细胞免疫,免疫荧光法,分子定位,上清液,成管实验,总长度,蛋白水平表达,相对表达量,细胞质内,细胞膜,细胞核,表达比较,成管能力,体外共培养
AB值:
0.12230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