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湿润稻作体系中还田小麦秸秆分解及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为探求稻田湿润灌溉对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在太湖稻作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定秸秆还田与否(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体系(常规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双因素试验,采用原位模拟网袋法和土壤有机碳化学分组法测定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碳、氮、磷、钾释放率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润灌溉体系下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较常规淹水灌溉体系显著增加了12.5%,小麦秸秆碳、氮、磷的释放率分别显著增加了8.9%、9.8%和13.1%.小麦秸秆中钾释放较快,不同种植体系间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淹水灌溉体系相比,湿润灌溉体系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并且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有效性显著提高.与常规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可促进还田小麦秸秆养分释放以及土壤活性碳库提升,湿润灌溉可作为太湖稻作区可行的灌溉策略.
文献关键词:
稻麦轮作;湿润灌溉;小麦秸秆还田;秸秆腐解率;土壤活性有机碳
作者姓名:
陶玥玥;周新伟;金梅娟;施林林;陆长婴;王海候
作者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55;国家土壤质量相城观测实验站,江苏 苏州 21515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陶玥玥;周新伟;金梅娟;施林林;陆长婴;王海候-.湿润稻作体系中还田小麦秸秆分解及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22(01):94-101
A类:
B类:
稻作,土壤活性碳,稻田,湿润灌溉,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太湖,田间试验,小麦秸秆还田,种植体,淹水灌溉,双因素,原位模拟,模拟网,网袋,秸秆腐解率,钾释放,释放率,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机碳库,总有机碳,秸秆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养分释放,灌溉策略,稻麦轮作
AB值:
0.1571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