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青海高原小麦秸秆–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毛叶苕子及二者混合物料在耕层土壤还田后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青海高原有机物料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将毛叶苕子(G)、麦秆(S)和麦秆+毛叶苕子混合(G+S)3种有机物料自然风干后,切成2 cm长,放入尼龙网袋,埋入20 cm深土壤中自然腐解,地表撂荒.在埋入土壤后的第7、14、28、42、72、117、162天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随腐解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升高,升高趋势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结束时均表现为G>G+S>S,3种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81.93%(G)、51.65%(S)、64.17%(G+S),碳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30%(G)、46.66%(S)、62.77%(G+S),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8.29%(G)、31.83%(S)、66.78%(G+S),磷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30%(G)、62.66%(S)、68.24%(G+S),钾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8.24%(G)、94.62%(S)、97.40%(G+S).各处理的快速腐解期均为0~42天,各养分的快速释放期不同,碳是在0~7天,氮是在0~28天,磷是在0~14天,钾是在0~42天.通过双库指数衰减模型模拟发现,G、S、G+S处理易分解干物质量,分别占总质量的79.25%、53.62%、64.16%,各处理碳、氮、磷和钾的易分解比例均以G处理最高,钾的易分解比例以S处理最高.G+S处理的实测值(OBS)相较于预测值(EXP)提高了干物质量、碳、氮、磷和钾的易分解部分比例,分别提高了1.47%、6.02%、22.77%、5.41%和0.20%,并增加了碳、氮的平均周转天数,降低了磷、钾的平均周转天数.[结论]毛叶苕子、麦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81.93%(G)、51.65%(S),二者混合后可达64.17%,毛叶苕子中的碳、氮、磷和钾的累积释放率高于麦秆.毛叶苕子中易分解部分的比例为79.25%,且碳、氮、磷和钾在易分解部分中的比例高于麦秆.毛叶苕子与麦秆混合后,调节了易分解部分比例以及其中的碳、氮、磷和钾含量,增加了碳、氮的平均周转天数,降低了磷、钾的平均周转天数,更有利于后茬作物对养分的利用.
文献关键词:
有机物料;腐解规律;养分释放;双库指数衰减模型;混合效应
作者姓名:
谢帅;梁鑫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作者机构: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国家农业环境西宁观测实验站,青海西宁 810016
引用格式:
[1]谢帅;梁鑫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青海高原小麦秸秆–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4):754-762
A类:
G+S,双库指数衰减模型
B类:
青海高原,小麦秸秆,毛叶苕子,腐解特征,混合物料,耕层土壤,养分释放,释放规律,有机物料还田,技术指导,麦秆,自然风,风干,切成,放入,尼龙网,网袋,埋入,自然腐解,撂荒,入土,各处,干物质累积,碳素,累积释放率,氮素,磷素累积,钾素,各养,快速释放,释放期,模型模拟,干物质量,实测值,OBS,EXP,周转天数,中易,钾含量,后茬作物,腐解规律,混合效应
AB值:
0.2392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