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后发生心搏骤停(CA)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OPCAB治疗且在术后发生CA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OPCAB治疗未发生CA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性别相同,年龄±2岁).比较两组病例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OPCAB后发生CA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术前左心房直径(LA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Dd高[OR=1.141,95%CI(1.017,1.280),P=0.025]是OPCAB术后发生C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高[OR=0.942,95%CI(0.890,0.998),P=0.043]是保护因素.结论 接受OPCAB患者应严格进行术前评估,对于低LVEF合并LVDd增加的患者更应重视术后监护管理,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降低CA的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心搏骤停;心脏功能;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欢;陆小虎;刘翔;王晓伟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南京 21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欢;陆小虎;刘翔;王晓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2(19):3331-3334
A类:
B类: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搏骤停,危险因素分析,OPCAB,回顾性研究,该院,大血管,血管外科,另选,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室壁运动,运动障碍,左心房直径,LAD,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多元回归分析,保护因素,术前评估,护管,干预治疗,治疗措施,心脏功能
AB值:
0.2106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