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明清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文献摘要:
明清榆林城市的空间演变可概括为"初城、三拓、两筑、一缩"四个阶段.明代"榆城三拓"的正确解释是以正统所建城池为基础,经余子俊、黄绂、熊绣三次拓展而形成的城市形态,即榆林主城区域.外城(邓璋筑)与逻城(王遴修)皆不属于明、清时期人们认知下的"三拓"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城墙周长数据与相关建筑位置,得出熊绣拓城边界已至南河北岸,邓璋所筑外城与榆林主城隔河而建,即城外关厢.清初,受沙漠南侵与战事影响,逻城、外城的整体形态有所损毁,后再未兴修.康熙编绘"延绥镇城图"时已不见绘制,出现了以"凸"状为主的榆林城图.至同治二年时,在风沙长期影响与军事防御需求下,常瀚主动内缩榆城北墙,形成"Z"状的空间形态,其余未有较大变动.
文献关键词:
明清;榆林;榆城三拓;城墙周长;邓璋筑外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代剑磊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代剑磊-.明清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01):72-82,111
A类:
榆城三拓,城墙周长,邓璋筑外城
B类:
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空间演变,正统,城池,城市形态,主城区,清时,南河,北岸,隔河,城外,关厢,清初,沙漠,漠南,战事,损毁,兴修,康熙,编绘,不见,二年,风沙,长期影响,军事防御,城北
AB值:
0.4260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