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才流动的空间特征、驱动因素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分析
文献摘要: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区域人才资源,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刻画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空间格局,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创新等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基本遵循随距离衰减和等级跃迁规律,区域内就业占比高达79.72%.江苏、浙江、安徽呈现出差异化的省内流动空间形态.(2)位于"Z"型发达地带和沿海的城市毕业生粘滞率较高,上海和与其紧邻的苏州、嘉兴、南通形成"高—高"区.(3)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创新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驱动力较强,但按省域来看,驱动作用在江苏最强,浙江次之,而在安徽并不显著.风险探测显示,创新因素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研究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文献关键词:
人才流动;高校毕业生;城市创新;长三角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崔璨;于程媛;王强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璨;于程媛;王强-.人才流动的空间特征、驱动因素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2(06):1440-1454
A类:
B类:
人才流动,空间特征,驱动因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高校,高校毕业生,年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政壁垒,要素资源,通流,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创新,创新和发展,有序流动,要区,区域人才,人才资源,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空间格局,地理探测器,城市创新,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跃迁,出差,内流,流动空间,空间形态,粘滞,紧邻,嘉兴,南通,创新因素,省域,驱动作用,阈值效应,人才一体化,实证依据
AB值:
0.32904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