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国外未成年被害人询问方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文献摘要:
当前,我国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部分案件因证据问题未获成功追诉.在此类犯罪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陈述往往居于证据体系的关键地位.但由于我国欠缺一套符合未成年被害人身心特点的询问方法,公安司法人员只能盲目套用成人询问方法对未成年人开展询问.这不仅阻碍了对被害人陈述的有效获取,还容易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二次伤害".经研究发现,部分国家通过探究影响未成年被害人陈述准确性、真实性的因素,设计出与之相应对的询问方法.本文以国外有益经验作为借鉴,探索如何特殊设计我国未成年被害人询问方法,即建立并维系询问人员与未成年人间的融洽关系;使用符合未成年人认知理解能力的询问语言;借鉴认知询问技术辅助未成年人进行回忆;规范使用玩偶、绘画辅助询问方式;遵循从开放式问题到封闭式问题的询问路径;避免进行强暗示性的重复、诱导询问.
文献关键词:
未成年人;被害人;未成年人司法;询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戴紫君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戴紫君-.国外未成年被害人询问方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02):123-131
A类:
认知询问技术
B类:
未成年被害人,询问方法,方法比较,侵害,犯罪案件,分案,未获,追诉,陈述,居于,证据体系,关键地位,身心特点,公安,司法人员,套用,二次伤害,分国,探究影响,特殊设计,问人,人间,融洽,认知理解,理解能力,技术辅助,回忆,规范使用,玩偶,绘画,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路,免进,暗示性,未成年人司法
AB值:
0.2717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