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底线伦理"视阈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法理分析
文献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予以下调,但目前学界尚未对其原因做出合理解释.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目的是为了对低龄未成年人的特定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被害人的利益,体现了刑罚的报应目的,而这种报应目的的正当性来源于以"底线伦理"为表现形式的道德.基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通常情形下,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低龄未成年人能够认识并遵循"底线伦理",因此,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低龄未成年人突破了"底线伦理",而刑事处罚能够提高低龄未成年人对于"底线伦理"的认知.同时,在我国刑法条文、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中都能找到对"底线伦理"的考量,此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其是一脉相承的.
文献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刑罚论;底线伦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作者姓名:
李振宇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引用格式:
[1]李振宇-."底线伦理"视阈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法理分析)[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06):52-64
A类:
B类:
底线伦理,刑事责任年龄,法理分析,刑法修正案,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刑事处罚,被害人,报应,正当性,皮亚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周岁,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残忍,重伤,重残,残疾,刑法条文,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一脉相承,刑罚论
AB值:
0.2457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