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以信息收集义务解决过失犯具体预见可能性的困境
文献摘要:
在判例显现出具体预见可能性难以认定困境的情况下,理论上出现对新新过失论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正的动向.以"预见可能性的法益关联性"和"预见可能性的结果回避义务关联性"为基础,危惧感和具体预见可能性可通过信息收集义务连接.信息收集义务是为了达到对结果一定程度的预见而进行事前检查、充实预见资料的义务,具有外部预见义务属性.该义务在具备危惧感时被科处,履行目标是达至具体预见可能性.实际在过失构造诸立场中均可适用该义务,不过在不同立场中所要达到的预见可能性目标程度不同.影响预见可能性认定的仅是该义务的预见可能性提升可能性,在不具有履行可能性和履行无效时应进行义务免除.在我国语境下的过失犯认定中,信息收集义务对于仅具备危惧感之行为人的预见可能性认定具有重要的解释论意义,且通过排除义务免除情形,能够实质减少司法实践中直接认定结果责任的做法.实践中适用该义务需兼采主客观标准,范围应被限制在高风险业务以及监督过失领域.
文献关键词:
新新过失论;信息收集义务;注意义务;预见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奕含
作者机构:
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 日本京都 606-85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奕含-.以信息收集义务解决过失犯具体预见可能性的困境)[J].法学杂志,2022(05):135-153
A类:
信息收集义务,新新过失论,危惧,主客观标准
B类:
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例,显现出,法益关联,结果回避义务,行事,事前,所要,行义,免除,国语,之行,行为人,解释论,司法实践,中直,结果责任,监督过失,注意义务
AB值:
0.1762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