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危险接受的自愿性:分析视角与判断标准
文献摘要:
司法实践中涉及危险接受的大量案件表现为,被害人因为自保本能、义务命令或者伦理要求而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实施了自陷危险的举动.在此情况下,能否以及应当在多大范围内认定被害人是自愿接受风险,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而学界鲜有问津的难题.欲体系性地建构自愿性的认定标准,需要以心理状态和社会价值这两个视角为支柱搭建分析框架.首先,只有当被害人的心理压力源自行为人所引起的某种法益冲突时,它才可能具备排除自愿性的效果.其次,根据举"严"以明"宽"的原理,当被害人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足以排除期待可能性的程度时,可以直接否定危险接受的自愿性.最后,当被害人为了保护生命、健康以外的其他法益而自陷危险时,需要综合其自危行为保护的利益、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具体地确定自危行为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文献关键词:
被害人自我答责;危险接受;自愿性;结果归责;见义勇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璇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璇-.危险接受的自愿性:分析视角与判断标准)[J].法学,2022(11):74-89
A类:
B类:
危险接受,自愿性,分析视角,判断标准,司法实践,人因,自保,保本,本能,命令,驱使,举动,此情,当在,问津,体系性,认定标准,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源,行为人,法益,期待可能性,行为方式,社会意义,被害人自我答责,结果归责,见义勇为
AB值:
0.3116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