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椎体空洞形成的危险因素与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椎体内空洞形态,分析空洞产生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患者52例,随访2年以上,观察椎体内空洞形态;将患者按椎体内有无明显空洞分为2组,对比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导致空洞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椎体完全愈合23.1%(12/52),存在空洞76.9%(40/52).椎体空洞的形态有几种类型:终板空洞22.5%(9/40);椎体空洞47.5%(19/40);椎体劈裂30%(12/40).椎体空洞组男性比例较高、脊髓神经损伤较严重.术后随访平均37.8个月,患者的腰痛及腰椎功能恢复良好,两组间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伤椎置钉复位术未行椎体植骨者容易导致椎体内空洞,骨折爆裂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椎体空洞;实施伤椎螺钉置入术后椎体高度复位的程度较大是导致椎体中前部出现空洞的重要原因.椎体内出现空洞或劈裂,短期不影响患者的腰椎疼痛及功能.
文献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椎体空洞;伤椎置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昌详;梁国彦;郑晓青;黄勇兄;尹东;昌耘冰
作者机构: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州 5100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昌详;梁国彦;郑晓青;黄勇兄;尹东;昌耘冰-.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椎体空洞形成的危险因素与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06):714-719
A类:
椎体空洞
B类: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固定术后,疗效分析,复位,影像学特点,全愈,终板,劈裂,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腰痛,腰椎功能恢复,VAS,ODI,统计学差异,伤椎置钉,植骨,螺钉置入,置入术,椎体高度,前部,腰椎疼痛,胸腰椎骨折
AB值:
0.1689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