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江中游粮食生产力与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动态演进及协同关系
文献摘要:
基于县域地均粮食产量和植被初级生产力等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曲线、重心迁移模型和双变量Moran's I指数等方法,探讨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粮食生产力(GPC)与植被初级生产力(VPP)的动态演进过程和时空交互特征,并进一步解析两者之间存在的权衡与协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地区GPC值不断提升且县域内部差距不断缩小,VPP值虽然略有波动但增减幅度总体较小.②从全域视角看县域GPC重心不断向东迁移,平均迁移速率约为1.20 km/a;VPP的重心落在江西修水县西北部,其重心位置呈现上下微幅波动和基本原地打转的特征.③GPC与VPP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特征,其中"低—高"区域在研究区中部偏西的位置呈南北走向集中连片分布,"高—低"区域主要坐落在外围山地丘陵多的欠发达县区,"低—低"区域则集中分布在武汉市周边县市区,"高—高"区域较少且分布较为零散.④研究期间GPC与VPP的权衡/协同态势表明,正向协同类型占据区域主体地位,但仍有少数单元区面临粮食增产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叠加压力.未来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举措来促进两者最终实现协同增长.
文献关键词:
粮食生产力;植被初级生产力;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权衡/协同;长江中游地区
作者姓名:
杨浩;卢新海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79;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浩;卢新海-.长江中游粮食生产力与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动态演进及协同关系)[J].经济地理,2022(03):103-112
A类:
植被初级生产力
B类:
粮食生产力,动态演进,协同关系,粮食产量,非参数核密度估计,重心迁移模型,双变量,Moran,年长,长江中游地区,GPC,VPP,演进过程,时空交互,交互特征,权衡与协同,县域内,增减,减幅,全域视角,向东,东迁,修水县,西北部,重心位置,微幅,原地打转,偏西,集中连片,坐落,山地丘陵,欠发达县区,武汉市,县市区,零散,同态,粮食增产,加压力,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水平,跨区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同增,生态安全
AB值:
0.3289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