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环境约束下的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文献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环境约束;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洞庭湖平原
作者姓名:
刘蒙罢;胡贤辉;文高辉
作者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引用格式:
[1]刘蒙罢;胡贤辉;文高辉-.环境约束下的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04):108-118
A类:
B类:
环境约束,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原是,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生产基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有效治理,耕地面源污染,效率评价,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动态演化特征,放对,影响效应,时限,演变趋势,产前,效率损失,生产要素投入,资本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双峰,极化现象,农业生态
AB值:
0.1795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