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植被动态模式预估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格局
文献摘要:
本文选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提供的6个植被动态模式数据,对比遥感反演值计算了各模式在中国不同植被区的拟合优度,评估了模式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以拟合优度为权重的区域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算法,有效解决了已有研究由于数据和方法的不同而对中国NPP估算效果较差的问题.结合两种浓度路径下(RCP2.6和RCP6.0)的模式估算结果,评估了未来30中国NPP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单个模式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区域NPP的拟合效果较差(R2<0.4),所计算的中国平均NPP整体偏高33%~97%,但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通过加权合成的新序列整体拟合优度为0.86,在单一植被区的拟合优度也基本大于0.3,能更好地反映未来NPP的变化格局.未来中国平均NPP仍将保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中国均值呈波动增长状态,在2035年达到8.8 μg/(m2 s),2050年达到9.7 Rg/(m2 s)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RCP2.6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由南方地区向北偏移,在华北地区增长变显著,在西南、中南地区增速变慢,显著增长的面积变小;在RCP6.0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向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退缩,中东部地区增长变不显著.研究发现高浓度路径对2016-2025年间植被NPP的增长主要起促进作用,但在2035-2050年间开始起抑制作用.同时,高浓度路径下NPP的空间分布将变得更加极端,特别是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高寒荒漠、温性荒漠及灌木半灌木荒漠将增长缓慢或不增长.
文献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气候变化;变化格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忠学;崔惠娟;葛全胜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忠学;崔惠娟;葛全胜-.基于植被动态模式预估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格局)[J].地理学报,2022(07):1821-1836
A类:
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
B类:
植被动态,动态模式,中国植被,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格局,ISI,MIP,遥感反演,拟合优度,NPP,算效,RCP2,RCP6,拟合效果,南向,新序列,Rg,南方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速变,变慢,向东,南和,退缩,中东部地区,始起,青藏高原,西北部,高寒,荒漠,温性,半灌木
AB值:
0.3014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