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华蚊母树在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形态和活性氧代谢的适应机制
文献摘要:
为阐明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在消落带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的形态和活性氧(ROS)代谢适应机制,通过控制实验模拟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文节律,研究了干旱-水淹交叉胁迫及恢复过程施加不同外源物质对中华蚊母树形态学和ROS清除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胁迫增强了中华蚊母树对后期水淹胁迫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叶片脱落、大量不定根的形成及茎基部膨大等形态学的变化;(2)干旱或水淹单一胁迫下,中华蚊母树.OH,O2·等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氧化应激反应,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脯氨酸(Pro)等抗氧化系统小分子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防御作用机制,且在复合胁迫下,SOD、CAT、APX酶活性及Pro含量显著高于单一胁迫;(3)恢复阶段,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华蚊母树清除ROS(·OH、02)的酶促(SOD、CAT、APX)及非酶促(Pro)系统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同时,恢复阶段施加脱落酸(ABA),内源Pro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施加Pro,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施加可溶性糖(Glu),APX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外源添加ABA、Pro、Glu,均对ROS的清除产生显著影响,同时,SOD活性显著高于CAT和APX活性,因此SOD可能是中华蚊母树清除冗余ROS的主要因子.因此,中华蚊母树形态学的变化、较高的脯氨酸积累和对ROS有效的清除防御,可能是其适应干旱-水淹交叉胁迫的主要机制,ABA、Pro、Glu等外源物质的添加对中华蚊母树的胁迫恢复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前期干旱可提高中华蚊母树植株对后期水淹的耐受能力.
文献关键词:
三峡库区;中华蚊母树;干旱-水淹交叉胁迫;活性氧;适应机制
作者姓名:
李晓玲;杨进;孙雷;黄应平;朱士江;吕坤;胥焘;黄桂云;张国禹
作者机构: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宜昌 44300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宜昌 44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晓玲;杨进;孙雷;黄应平;朱士江;吕坤;胥焘;黄桂云;张国禹-.中华蚊母树在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形态和活性氧代谢的适应机制)[J].生态学报,2022(19):7966-7977
A类:
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B类:
活性氧代谢,适应机制,chinense,ROS,控制实验,实验模拟,三峡水库消落带,水文节律,恢复过程,外源物质,树形,干旱胁迫,水淹胁迫,不定根,基部,膨大,单一胁迫,O2,氧化应激反应,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PX,抗氧化系统,脯氨酸,Pro,小分子,抗氧化防御,复合胁迫,酶促,协同性,脱落酸,ABA,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Glu,外源添加,植株,耐受能力,三峡库区
AB值:
0.2084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