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Ⅴ区淋巴结转移因素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手术的613例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特征、颈部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与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数据组间采用 t检验。 结果:6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559例(91.2%)无Ⅴ区淋巴结转移,54例(8.8%)存在Ⅴ区淋巴结转移,其中男性( χ2=11.822, P<0.01)、肿瘤多灶( χ2=6.327, P<0.05)、肿瘤外侵( χ2=8.676, P<0.01)、肿瘤最大径>20 mm( χ2=22.760, P<0.01)、肿瘤位于非上极( χ2=4.310, P<0.05)、同侧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6枚( χ2=13.569, P<0.01)、对侧CLN转移( χ2=31.912, P<0.01)、同侧Ⅲ+Ⅳ区淋巴结转移≥5枚( χ2=8.816, P<0.01)、同侧Ⅱ区淋巴结转移≥2枚( χ2=5.891, P<0.05)、对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χ2=42.659, P<0.01)者更容易发生Ⅴ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 χ2=1.444, P>0.05)、BRAF基因突变( χ2=0.166, P>0.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性别、原发肿瘤特征及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与Ⅴ区淋巴结转移相关。
文献关键词:
乳头状癌;甲状腺;淋巴结转移
作者姓名:
张浩;吴苏玲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210029
引用格式:
[1]张浩;吴苏玲-.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Ⅴ区淋巴结转移因素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04):704-706
A类:
B类:
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因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南京医科大学,PTC,病例资料,原发肿瘤,肿瘤特征,区域淋巴结转移,计量数据,中男,多灶,外侵,肿瘤最大径,非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CLN,对侧,BRAF,基因突变,移情,移相
AB值:
0.190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