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兔直肠黏膜内脱垂模型不同造模时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直肠黏膜内脱垂兔造模过程中直肠黏膜变化的差异,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大黄和番泻叶液灌胃、站立与无水酒精肛周注射3种方法联合造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兔直肠黏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组扫描电镜见直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紧密、细胞界限不清;透射电镜见基底膜均连续、完整,未见破坏,结缔组织中可见纤维细胞及散在的纤维束,细胞膜完整。造模中期组透射电镜见基底膜结构完整,下方结缔组织局灶见成纤维细胞凋亡,凋亡小体形成。造模完成组扫描电镜见直肠黏膜细胞交界处微绒毛明显凹陷;透射电镜见基底膜结构被破坏;结缔组织中均可见到毛细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内皮细胞变性,小部分区域见大量纤维细胞凋亡,间质中可见成片细胞坏死,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器外溢,间质纤维组织疏松、排列紊乱。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改变、细胞外基质稳态破坏,致基底膜破坏、结缔组织间质改变,从而引起纤维结构变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有关。
文献关键词:
直肠黏膜;超微结构;电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柯敏辉;黄鸿铃;延永琴;许振国;郑霞霞;郑鸣霄
作者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福州 35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柯敏辉;黄鸿铃;延永琴;许振国;郑霞霞;郑鸣霄-.兔直肠黏膜内脱垂模型不同造模时期超微结构的变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03):442-446
A类:
B类:
直肠黏膜内脱垂,超微结构,中直,中药大黄,番泻叶,灌胃,站立,无水酒精,肛周,微绒毛,透射电镜,基底膜,结缔组织,纤维束,细胞膜,膜结构,成纤维细胞,凋亡小体,成组,膜细胞,交界处,凹陷,见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小部,成片,细胞坏死,细胞器,外溢,纤维组织,细胞外基质,纤维结构,病理改变
AB值:
0.2131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