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城市能源隧道开发潜力及效益分析
文献摘要:
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使得20世纪以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以蓬勃发展.地下基础设施除了实现结构功能外,还可以作为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与地层进行热量交换.在城市地区,交通隧道比建筑基础具有更广阔的作为能源地下结构的利用空间.以上海地铁为例,根据上海市的水文和地质环境,研究以城市尺度进行能源隧道建设的地热能开发潜力及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与上海市2030年规划地铁线路同等规模的能源隧道的年度采集能量总量可达35亿kWh,经济收益超过15亿元,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200万t以上,相当于上海市20%的住宅取暖或制冷所需的总能量,投入成本在10年左右可回收,说明能源隧道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献关键词:
城市地铁;能源隧道;开发潜力;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毕金锋;姜弘;丁文其;包鹤立
作者机构: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1300;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毕金锋;姜弘;丁文其;包鹤立-.城市能源隧道开发潜力及效益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2(05):897-904,960
A类:
地热能采集
B类:
能源隧道,开发潜力,效益分析,城市地区,土地资源,资源稀缺,城市地下空间,用得,结构功能,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层进,建筑基础,能源地下结构,上海地铁,文和,地质环境,城市尺度,隧道建设,能开,经济与社会效益,划地,地铁线路,kWh,经济收益,相当于,住宅,取暖,制冷,总能量,投入成本,可回收,城市地铁
AB值:
0.3503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