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脑小血管病伴皮质下缺血性抑郁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伴皮质下缺血性抑郁(SID)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变化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CSVD患者87例,分别对其进行认知功能和情绪评估、磁共振扫描及BDNF基因检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CSVD伴SID组(CSVD-SD,GDS评分>10分)和CSVD非抑郁组(CSVD-ND,GDS评分≤10分);利用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脑灰质体积及fALFF计算,分析SID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BDNF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及诊断-基因交互作用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CSVD-SID组患者灰质体积在后默认网络(pDMN)脑区(如后扣带回、楔前叶)及左侧颞中回脑区显著增加。脑灰质体积的遗传主效应及诊断主效应均不显著,但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型在楔叶(
F=25.50,
P<0.001)、楔前叶(
F=13.61,
P<0.001)及小脑(
F=17.23,
P<0.001)存在交互作用。在脑功能方面,与CSVD-ND组相比,CSVD-SID患者在额上回脑区fALFF值显著增加(0.363±0.648与-0.427±0.514,簇大小=48体素,
t=5.63,
P<0.001)。fALFF的遗传及诊断主效应均不显著,且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无明显交互作用。
结论:CSVD-SI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及fALFF增加,以pDMN和额叶脑区为著,且仅在脑灰质体积方面,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文献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抑郁;灰质体积;分数低频振幅;BDNF基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霞;尹文文;余先锋;张伟;朱小群;孙中武
作者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 2300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霞;尹文文;余先锋;张伟;朱小群;孙中武-.脑小血管病伴皮质下缺血性抑郁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01):27-34
A类:
B类:
脑小血管病,皮质下,缺血性,抑郁患者,脑结构,结构和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CSVD,SID,脑灰质体积,分数低频振幅,fALFF,BDNF,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内科门诊,认知功能,情绪评估,磁共振扫描,基因检测,老年抑郁量表,GDS,ND,用脑,功能磁共振,基因交互作用,默认网络,pDMN,脑区,如后,后扣带回,楔前叶,传主,主效应,基因型,小脑,脑功能,额上回,额叶
AB值:
0.2222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