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文献摘要:
周丛生物广泛分布于稻田生态系统淹水环境中,直接影响稻田养分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但其是否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却鲜有报道.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利用延边(YB)、鹰潭(YT)和镇江(ZJ)的水稻土培养周丛生物,并研究了三种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培养的周丛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三种周丛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延边周丛生物(YBP)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P<0.05).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与土壤pH、全磷、总有机碳和全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三种周丛生物的碳代谢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延边周丛生物(YBP)在整个检测期内的碳代谢活性最高,鹰潭周丛生物(YTP)的碳代谢活性最低.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周丛生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最高18%)和α-淀粉酶活性(P<0.05),同时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存活率(鹰潭周丛生物,P<0.05),增加了水稻幼苗的根生物量和根长(延边周丛生物,P<0.05).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存活率与周丛生物理化特征呈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明确了周丛生物与不同土壤基质间的关系,为调节周丛生物的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新视角.
文献关键词:
周丛生物;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代谢;种子萌发;水稻土
作者姓名:
孙瑞;孙朋飞;吴永红
作者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湖北秭归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秭归 443605;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瑞;孙朋飞;吴永红-.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01):231-241
A类:
YBP,YTP
B类:
稻田生态系统,周丛生物,水稻种子,幼苗生长,淹水,迁移转化,转化过程,生物有效性,响水,内控,延边,鹰潭,镇江,ZJ,水稻土,土壤培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物种数,Chao1,皮尔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全磷,总有机碳,锰含量,代谢活性,个检,萌发试验,淀粉酶活性,水稻幼苗,生物量,根长,种子萌发率,理化特征,不同土壤,土壤基质,长进,高作,作物产量,微生物碳代谢
AB值:
0.2488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