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稻田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及其碳中和对策
文献摘要:
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稻田土壤有机碳周转过程与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土壤有机碳的来源、转化、稳定与技术调控等方面,总结和分析稻田土壤固碳过程和机制,并提出应对"碳中和"的策略.稻田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稻秸秆、根系、根际沉积碳、微生物同化碳以及有机肥等.外源有机碳输入土壤后,其分解矿化过程首先受控于有机碳溶出过程,而微生物矿化溶出的有机碳过程与土壤水分条件、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微生物活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除了矿化释放的有机碳,其余部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代谢,形成活体微生物及其残留物,最终以团聚体保护、矿物结合态保护、微生物残体保护等形式固持于土壤中.我国水稻土具有显著的固碳效应,近40年来的实测数据表明,在水肥管理和秸秆还田等多举措实施下,我国亚热带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增加了约60%.采用增碳减排措施,优化稻作系统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模式,建立碳减排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稻作系统纳入"碳交易"市场,对实现"碳中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深入阐明稻田固碳功能形成机制,提升核算与预测稻田碳中和能力,加快稻田碳中和技术研发,为提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文献关键词:
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土壤固碳;温室气体减排;水肥管理;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祝贞科;肖谋良;魏亮;王双;丁济娜;陈剑平;葛体达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宁波 3152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祝贞科;肖谋良;魏亮;王双;丁济娜;陈剑平;葛体达-.稻田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及其碳中和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04):592-602
A类:
B类:
稻田土壤,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生物地球化学,稻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固碳减排,土壤有机碳,碳周转,转过,总结和分析,水稻秸秆,根系,根际,积碳,有机肥,外源有机碳,有机碳输入,入土,矿化过程,受控,溶出,出过,微生物矿化,土壤水分条件,养分含量,计量比,微生物活性,化释,其余部分,成活,活体,残留物,团聚体,结合态,微生物残体,水稻土,碳效应,水肥管理,秸秆还田,亚热带,带水,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增碳,减排措施,稻作,耕作方式,和田,田间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碳交易,碳中和技术,科技支撑,温室气体减排
AB值:
0.3331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