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载万古霉素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Vm)微泡(MBs)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形态结构、厚度及细菌活力的影响。方法:以薄膜水化法制备Vm-MBs。以MRSA为受试菌株,将直径13 mm的无菌盖玻片放置于24孔板中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后通过肉眼、光镜观察生物膜形态。LIVE/DEAD、SYTO59和DIL分别对生物膜和MBs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及生物膜与MBs的位置关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生物膜分为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每组9个样本。各组生物膜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采用LIVE/DEAD染色,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形态结构变化;采用结晶紫染色,借助酶标仪测定并比较各组生物膜密度差异;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厚度及细菌活力差异。结果:制备的Vm-MBs符合实验要求。肉眼、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生物膜结构致密,厚度为(13.8±0.2)nm,较均匀,膜内有少量死菌,活菌比例为(94.9±0.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MBs能穿透进生物膜深层。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LIVE/DEAD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形态结构破坏最显著,出现大量死菌,仅残存少量分散的浮游细菌,细胞膜形态出现不规则变化。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密度显著降低(
P<0.05),Vm组、Vm-MBs组、UTM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生物膜厚度变薄(
P均<0.05),V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厚度变薄(
P均<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
P均<0.01);与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
P均<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
P均>0.05)。
结论:Vm-MBs联合UTMD技术能够有效破坏生物膜形态结构,减少生物膜厚度,同时释放抗生素,显著降低细菌活力,提高抗生素杀菌效能。
文献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万古霉素;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粝芹;穆文博;袁晨;李亦丞;刘阳;杨建华;曹力;孙学斌
作者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新疆超声医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粝芹;穆文博;袁晨;李亦丞;刘阳;杨建华;曹力;孙学斌-.载万古霉素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22(10):923-930
A类:
SYTO59,MBs+UTMD
B类:
万古霉素,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m,MRSA,形态结构,薄膜水化法,无菌,菌盖,盖玻片,孔板,结晶紫,肉眼,光镜,LIVE,DEAD,DI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位置关系,电镜观察,酶标仪,密度差,生物膜厚度,膜结构,活菌,透进,结构破坏,残存,浮游细菌,细胞膜,规则变化,染色结果,变薄,统计意义,高抗,抗生素杀菌
AB值:
0.1458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