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内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内)、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 P<0.05)。 结论: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FRI的患者,如内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内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骨折;感染;骨折固定术,内;骨折愈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晗晓;李杭;薛德挺;辛曾峰;章相锋;李伟栩;冯刚;谭延斌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 31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晗晓;李杭;薛德挺;辛曾峰;章相锋;李伟栩;冯刚;谭延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07):598-603
A类:
B类:
骨折内固定术,固定术后,术后感染,疗效分析,FRI,浙江大学,学医,骨折术后,内固定治疗,中男,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组织修复,修复重建,关节腔,复查,感染控制,控制情况,骨折愈合,愈合情况,拆除,治疗失败,骨折类型,闭合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S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肠杆菌,细菌感染,养阴,抗菌药物,控制感,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肌瓣,皮瓣,组织覆盖,窦道,换药,无法控制,截肢,外固定,技术获得,骨愈合,骨搬运技术,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失败,高危因素,先尝,软组织缺损,骨折固定术
AB值:
0.2661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