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后上肩袖损伤后肩袖肌肉功能与肩关节外展功能关系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后上肩袖损伤后肩袖肌肉功能与肩关节外展功能关系。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肩关节生物力学检测平台,对7具尸体肩关节标本分别在以下4种状态模拟肩关节90°外展动作:(1)肩袖完整、施力(正常肩袖组);(2)后上肩袖损伤、施力(后上肩袖损伤施力组);(3)后上肩袖损伤、后上肩袖不施力(后上肩袖损伤无力组);(4)肱骨头旋转中心上方无肩袖组织、不施力(广泛性肩袖损伤组)。通过中三角肌施力峰值和稳定值来评估不同肩袖损伤情况下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状态。通过肩峰下压强峰值、肩峰下压强平均值、肩峰下接触面积和肩峰下压力评估不同肩袖损伤情况下肩峰的受压情况。通过盂肱关节内压力/中三角肌施力峰值和稳定值比率评估不同肩袖损伤情况下肩关节的稳定情况。结果:在90°动态外展时,正常肩袖组中三角肌施力峰值和稳定值分别为(42.1±8.7)N、(29.9±7.4)N,后上肩袖损伤施力组分别为(45.7±10.3)N、(30.5±7.2)N,后上肩袖损伤无力组分别为(48.4±13.4)N、(29.9±4.8)N( P均>0.05),而广泛性肩袖损伤组中三角肌施力峰值和稳定值分别为(69.7±9.7)N、(53.7±8.9)N,较前三组显著升高( P均<0.05)。中三角肌施力的增加会同时增加肱骨头与肩峰压力。正常肩袖组肩峰下压强峰值、肩峰下压强平均值、肩峰下接触面积和肩峰下压力分别为(0.40±0.05)MPa、(0.22±0.03)MPa、(7.71±5.09)mm 2、(1.66±1.06)N,后上肩袖损伤施力组分别为(0.41±0.05)MPa、(0.26±0.07)MPa、(12.71±11.35)mm 2、(2.93±2.46)N,后上肩袖损伤无力组分别为(0.50±0.12)MPa、(0.26±0.07)MPa、(17.29±9.11)mm 2、(4.09±1.46)N( P均>0.05),而广泛性肩袖损伤组肩峰下压强峰值、肩峰下压强平均值、肩峰下接触面积和肩峰下压力分别为(3.64±1.70)MPa、(0.98±0.49)MPa、(47.63±11.91)mm 2、(45.48±23.86)N,较前三组显著升高( P均<0.05)。正常肩袖组盂肱关节内压力/中三角肌峰值和稳定值比率分别为2.24±0.30、2.46±0.13,后上肩袖损伤施力组分别为2.21±0.19、2.52±0.08,后上肩袖损伤无力组分别为2.03±0.14、2.42±0.16( P均>0.05),而广泛性肩袖损伤组盂肱关节内压力/中三角肌施力峰值和稳定值比率分别为1.40±0.14、1.52±0.41,较前三组显著降低( P均<0.05)。以上指标后上肩袖损伤施力组和后上肩袖损伤无力组与正常肩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后上肩袖损伤后肩袖肌肉的功能不影响肩关节的整体外展功能。当肩袖损伤大小累及整个肱骨头旋转中心上方时,肩关节正常外展功能会显著受限。
文献关键词:
肩损伤;生物力学;三角肌;肩袖损伤
作者姓名:
王立人;康育豪;谢国明;蒋佳;赵金忠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再生运动医学实验室,上海 2002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立人;康育豪;谢国明;蒋佳;赵金忠-.后上肩袖损伤后肩袖肌肉功能与肩关节外展功能关系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22(08):686-692
A类:
B类:
肩袖损伤后,肌肉功能,肩关节外展功能,功能关系,生物力学研究,力学检测,检测平台,尸体,状态模拟,施力,无力,肱骨,骨头,旋转中心,心上,广泛性,三角肌,伤情,力学状态,肩峰,下接,接触面积,下压力,压力评估,受压,盂肱关节,关节内压,内压力,定情,会同,mm ,损伤大小,肩损伤
AB值:
0.1460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