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缺血性心肌病变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定量成像诊断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联合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 mapping)对缺血性心肌病变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24例患者,使用3.0T飞利浦Ingenia核磁,在明确诊断AMI后于平均(9±4)d内行CMR检查,作为首诊参照,并于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慢性心肌梗死(CMI)期各行一次CMR复查;并选取同一时段性别、年龄匹配的26例健康志愿者和门诊非特异性胸痛而行CMR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平扫检查包括电影序列、T2加权成像(T2WI;STIR序列)、增强前T1 mapping和T2 mapping;增强检查包括首过灌注、延迟增强及增强后T1 mapping。比较心肌梗死前后心肌定量参数的变化;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对比并区分AMI组和6个月后CMI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MI组患者增强前T1值、T2值及细胞外容积(ECV)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前T1值(ms):1 438.7±173.4比1 269.2±42.3,增强前T2值(ms):49.8±9.3比21.7±4.0,ECV(%):33.2±10.2比27.2±2.1,均
P<0.05〕。ECV在AMI时明显增高(%:33.2±10.2比27.2±2.1),但于3个月后趋于稳定(%:33.2±10.2比32.4±5.1),在AMI 6个月后(%:27.7±4.9比32.4±5.1)无明显差异(均
P>0.05)。AMI组增强前T1值和T2值在AMI时明显增高,3个月后出现降低,但于6个月后明显降低〔增强前T1值(ms):1 438.7±173.4比1 272.1±25.2,增强前T2值(ms):49.8±9.3比29.0±4.0,均
P<0.05〕,AMI和CMI增强前T1值和T2值ROC曲线分析得出特异度均为100%,敏感度分别为72.7%和100%,增强前T1值和T2值是可以较好区分AMI和CMI的诊断方法。
结论:使用T1 mapping和T2 mapping并结合ECV,对缺血性心肌病变的诊断明确,尤其是增强前心肌T1值和T2值是诊断AMI非侵入式评估手段,并可区分AMI和CMI,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有很大意义。
文献关键词:
定量成像;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崔倩;于静;葛夕洪;高光峰;刘洋;何强;崔祺;王洪乐;沈文
作者机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脏内科,天津 3001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倩;于静;葛夕洪;高光峰;刘洋;何强;崔祺;王洪乐;沈文-.缺血性心肌病变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定量成像诊断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2(02):178-182
A类:
慢性心肌梗死
B类: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成像诊断,诊断价值,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急性期,中心医院,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冠状动脉,冠脉,AMI,0T,飞利浦,Ingenia,内行,首诊,CMI,复查,同一时,时段性,健康志愿者,非特异性,胸痛,查无,无异,异常者,平扫,加权成像,T2WI,STIR,增强检查,首过灌注,延迟增强,后心,定量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细胞外容积,ECV,ms,时明,非侵入式,评估手段
AB值:
0.2520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