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补偿分区
文献摘要:
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研究碳收支和碳补偿分区,对于制定适应各主体功能区低碳发展策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理学思想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构建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碳收支与碳补偿的理论框架,然后以京津冀城市群157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区,引入集中化指数、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SOM-K-means聚类等方法研究功能区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补偿分区,并提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碳减排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集中化指数均高于0.4的"警戒线",碳收支地区差异整体偏大.②碳收支时空分异显著,碳排放高值区呈现以京津唐为中心,向外逐步降低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而碳吸收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总体呈现东、北、西部高,而中、南部低的倒"U"型格局.③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较为吻合,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是碳排放的主要承压区,而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碳吸收的优势主导区,各功能区碳吸收集中化指数差别较碳排放集中化指数小.④京津冀城市群共有53个支付区、64个平衡区和40个获补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目标,最终形成9类碳补偿空间优化区,并提出每一类型区低碳发展方向及策略.⑤未来要加强更微观尺度的碳收支及碳补偿研究,丰富和完善碳补偿理论框架,将碳补偿融入到碳交易市场,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多元化路径.
文献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碳收支;碳补偿分区;空间优化;京津冀城市群
作者姓名:
夏四友;杨宇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广州51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夏四友;杨宇-.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补偿分区)[J].地理学报,2022(03):679-696
A类:
碳补偿分区
B类:
京津冀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主体功能区划,低碳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环境协同治理,地理学,理学思想,县级单元,集中化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SOM,means,减排空间,空间优化,警戒线,地区差异,偏大,放高,京津唐,空间格局,碳吸收,主体功能区战略,战略定位,开发区,承压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导区,平衡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补偿空间,类型区,微观尺度,补偿研究,碳交易市场,多元化路径
AB值:
0.2164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