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
文献摘要:
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开展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对促进物种栖息地科学管理、提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015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划定的2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功能区内或邻近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作为参照区,利用InVEST模型计算多年参照区生境质量指数,并从中筛选出最大值,构建全国尺度的生境质量指数参照基准,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保护成效指数,定量分析了 24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空间对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参照基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全国尺度,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参照基准呈现明显的"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则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差异;(2)位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好,东北和华中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居中,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差;(3)2015年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基本与参照基准持平,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较好,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小幅度低于参照基准,体现保护效果居中,保护效果较差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则位于东北与华东地区,其生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低于参照基准.通过对全国尺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转移支付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参照基准;区域对比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子琦;董凯凯;张艳红;侯光雷;刘兆礼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102;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6;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 256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子琦;董凯凯;张艳红;侯光雷;刘兆礼-.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J].生态学报,2022(13):5264-5274
A类:
区域对比评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
B类: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安全,大尺度,栖息地,科学管理,生态功能区划,修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InVEST,生境质量指数,全国尺度,参照基准,空间叠加分析,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华南地区,环境本底,华中地区,居中,西南地区,持平,小幅度,保护效果,华东地区,绩效考评机制,转移支付
AB值:
0.1120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