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研究
文献摘要:
对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有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碳补偿/减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文基于1995-2018年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究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净碳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由1995年的12461.78万t C·a-1增至2018年的35706.69万t C·a-1,但增速减缓,其中北京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在2010年达到峰值,天津在2015年达到峰值,河北仍处在增长状态;2)碳吸收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燕山—太行山地区,低净碳排放区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区,中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农村居民点和环渤海区域,中高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主城区,高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主城区和石家庄、廊坊、保定等城市市区以及部分县域中心城区;3)碳吸收区域和低净碳排放区域面积占比最大,为90%±2%,但碳排放量主要产生在中高净碳排放区域和高净碳排放区域,由1995年的68.41%升至2018年的87.13%.碳减排措施的综合应用是区域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文献关键词:
碳排放;土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京津冀区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武爱彬;赵艳霞;郭小平;范波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050011;河北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05005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武爱彬;赵艳霞;郭小平;范波-.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06):36-42
A类:
B类:
夜间灯光数据,京津冀区域,区域碳排放,区域土地,土地利用碳排放,放进,国土空间规划,碳补偿,排放系数,IPCC,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清单,时空分异特征,碳排放量,增至,中北,碳吸收,西北部,燕山,太行山地区,南平,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环渤海区域,主城区,石家庄,廊坊,保定,中心城区,区域面积,减排措施,综合应用,必经之路
AB值:
0.2537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