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患眼硅油乳化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硅油填充手术后硅油乳化情况,初步分析与之相关的可能临床因素。方法:横断面临床观察。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RRD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25例25只眼;年龄(54.86±11.79)岁。手术后3个月,患眼视网膜均在位。硅油取出手术前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给予≥1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高眼压) 20只眼;眼压≤21 mm Hg且不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30只眼(正常眼压)。手术后随访时发现硅油乳化且符合硅油取出适应证者行硅油取出手术。硅油取出后立即收集前2 ml灌洗液,采用Multisizer ? 3颗粒/细胞计数及粒度分析仪测量其中乳化硅油的颗粒直径和数量。测量范围0.4~ 12.0 μm,并据此将直径分为0.4~<1.0、1.0~<3.0、3.0~<5.0、5.0~<7.0、7.0~ 12.0 μm。每个样本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化硅油颗粒数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乳化硅油颗粒数(1.74±2.94)×10 7 (0.96×10 7~14.11×10 7个/ml),其中直径0.4~<1.0 μm乳化硅油颗粒为(1.25±2.41)×10 7个/ml,占(64.26±12.70)% [(1.25±2.41 )×10 7/ (1.74± 2.94)×10 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化硅油总颗粒数与各临床因素均无相关性( P>0.05)。直径7.0~ 12.0 μm乳化硅油颗粒数与年龄呈负相关( r=-0.298, P=0.036 ),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0.325, P=0.021 );不同性别、眼别、硅油填充手术前是否合并眼外伤、脉络膜脱离以及不同晶状体状态均与乳化硅油颗粒数无相关性(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 β=1 570.868, P=0.023)、年龄( β=-316.128, P=0.039)是硅油乳化为大直径颗粒(7~<12 μm)的风险预测因素。高眼压者直径7~ 12 μm乳化硅油颗粒数显著高于正常眼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95.00, P=0.037 )。 结论:RRD患眼硅油填充手术后眼内乳化硅油颗粒多数为小直径颗粒;年轻患者及长眼轴患者中硅油乳化更严重,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高眼压。
文献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硅油乳化;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
赵红梅;余建;邬开宬;宗媛;姜春晖;徐格致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红梅;余建;邬开宬;宗媛;姜春晖;徐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患眼硅油乳化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10):818-822
A类:
Multisizer ,乳化硅油
B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硅油乳化,相关因素分析,RRD,手术后,初步分析,临床因素,横断面,临床观察,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填充治疗,在位,出手,手术前,术前眼压,Hg,kPa,抗青光眼药物,高眼压,不用,术后随访,适应证,证者,ml,灌洗液,粒度分析,颗粒直径,测量范围,取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颗粒数,10 ,中直,无相,眼轴长度,眼外伤,脉络膜,晶状体,大直径,风险预测,预测因素,眼内,小直径,年轻患者,玻璃体切除术
AB值:
0.1838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