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界膜剥除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前膜形成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将患者分为ILM未剥除组36例36眼和ILM剥除组38例38眼;所有受检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前及硅油取出术后1、6和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2个组患眼中均未发现ERM;术后6个月,ILM未剥除组中3眼形成ERM,占8.33%,ILM剥除组2眼出现ERM,占5.26%,2个组ER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7);术后12个月,ILM未剥除组中共9眼出现ERM,占25.00%,ILM剥除组中共4眼出现ERM,占10.53%,2个组ER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74, P=0.102)。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1.692, P<0.001);各组内术后1、6、1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117, P=0.773)。OCT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ILM未剥除组中椭圆体带完整者25眼,占77.78%,ILM剥除组椭圆体带完整者30眼,占78.95%,2个组间椭圆体带完整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75, P=0.350)。 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ILM剥除不能预防术后ERM的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
文献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孔源性/手术;黄斑前膜;视力;内界膜剥除;椭圆体带
作者姓名:
付燕;谢天皓;杨娜;李丽英;张月玲;顾朝辉
作者机构: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 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基本外科,保定 071000
引用格式:
[1]付燕;谢天皓;杨娜;李丽英;张月玲;顾朝辉-.内界膜剥除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前膜形成及视力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1):62-66
A类:
B类:
内界膜剥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黄斑前膜,视力预后,RRD,ILM,ERM,队列研究,保定市,中心医院,硅油眼,眼内,后视,复位,受检者,硅油取出术,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中,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组别,椭圆体带,中联
AB值:
0.1612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