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HMMH患者31例3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微视野检查以及眼轴长度测量。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者随机分为PPV联合ILM剥除和玻璃体腔注射mNGF组(联合组)、PPV联合ILM剥除组(单纯组),分别为15例16只眼、16例17只眼。两组患者logMAR BCVA ( t=0.836 )、黄斑裂孔(MH)直径( t=0.657 )、视敏度(VA)( t=0.176 )、外界膜(ELM)及椭圆体带(EZ)缺失长度( t=1.255、0.9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MH闭合率、ELM和EZ完整性、黄斑区VA恢复情况。两组患眼间手术后不同时间点logMAR BCVA、VA、BCVA变化值、ELM及EZ的缺失长度比较行独立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Fisher精确性检验。 结果:手术后6个月,单纯组、联合组患眼MH闭合率分别为88.24% (15/17)、93.75% (15/1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3 )。手术后3、6个月,联合组患眼ELM完整性恢复较单纯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2、3.101, P<0.05);手术后1、3、6个月,联合组患眼EZ缺失长度较单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5、2.302、2.784, P<0.05)。与手术后1周相比,手术后1、3、6个月联合组患眼黄斑区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0.001、<0.001)。手术后3、6个月,联合组患眼黄斑区VA较单纯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7、2.250, P<0.05)。手术方式与随访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随手术后时间延长,单纯组患眼黄斑区VA降低,联合组患眼黄斑区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963, P<0.001 )。两组患眼BCVA及BCVA变化值随手术后时间延长而提高,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联合组患眼BCVA提高及BCVA变化差值均较单纯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374、21.807、5.695、4.095, P<0.05)。 结论:与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比较,PPV联合ILM剥除和玻璃体腔注射mNGF治疗HMMH疗效更佳,不仅能改善HMMH患者手术后黄斑区解剖结构,而且可以提高视功能。
文献关键词:
近视,退行性;视网膜穿孔;神经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切除术;内界膜剥除
作者姓名:
余晓;游志鹏;王仕旺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南昌 330006
引用格式:
[1]余晓;游志鹏;王仕旺-.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疗效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6):484-490
A类:
HMMH
B类:
内界膜剥除,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疗效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ILM,mNGF,前瞻性研究,南昌大学,眼科医院,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微视野检查,眼轴长度,长度测量,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换算,logMAR,视敏度,外界膜,ELM,椭圆体带,EZ,手术后,术后随访,随访时间,闭合率,恢复情况,不同时间点,长度比,重复测量,测量数据,Fisher,精确性,手术方式,交互效应,随手,解剖结构,视功能,退行性,视网膜穿孔,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切除术
AB值:
0.2105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