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浓度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氯喹治疗SLE患者外周血中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服用羟氯喹至少3个月以上的SLE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SLEDAI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相关系数评估结果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中 P<0.05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共19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羟氯喹血药浓度([HCQ])、去乙基羟氯喹(DHCQ)血药浓度([DHCQ])、去乙基氯喹(DCQ)血药浓度([DCQ])、双去乙基氯喹(BDCQ)血药浓度([BDCQ])的中位数分别为523.19(402.63,677.83)ng/ml、291.79(212.30,432.51)ng/ml、49.37(35.00,73.05)ng/ml和21.78(14.37,52.46)ng/ml。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依赖剂量[ OR值(95% CI)=1.366(1.053,1.772), P=0.019],羟氯喹疗程[ OR值(95% CI)=0.991(0.984,0.999), P=0.036],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OR值(95% CI)=0.984(0.971,0.997), P=0.014],血小板计数[ OR值(95% CI)=1.010(1.005,1.015), P<0.001]与[HCQ]有关。在调整了年龄、病程、羟氯喹疗程、体质量依赖剂量后,[HCQ]( r=-0.20, P=0.006)、[DCQ]( r=-0.19, P=0.010)、[BDCQ]( r=-0.26, P<0.001)、[BDCQ]/[HCQ]( r=-0.15, P=0.044)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在控制激素用量后,[DHCQ]/[HCQ]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 r=-0.16, P=0.027),不同肾功能分期间的[BDCQ]/[HCQ]( H=12.46, 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长期服用羟氯喹的SLE患者,体质量依赖剂量、羟氯喹疗程、肾功能是[HCQ]的影响因素,且[BDCQ]与肾功能密切相关,[DHCQ]与SLE病情活动度相关。
文献关键词:
羟氯喹;红斑狼疮,系统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彭新晨;潘梦璐;徐俊楠;刘悦;帅宗文
作者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合肥 230032
引用格式:
[1]彭新晨;潘梦璐;徐俊楠;刘悦;帅宗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浓度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02):79-86
A类:
DHCQ,BDCQ
B类:
系统性红斑狼疮,羟氯喹,代谢产物,浓度检测,血药浓度,服用,用药情况,实验室指标,SLEDAI,HPLC,非参数检验,Fisher,乙基,中位数,ml,多因素分析,质量依赖,疗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激素用量,肾功能分期,病情活动度
AB值:
0.1304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