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熵和转移矩阵分析北京地铁15号线地面沉降时空特征
文献摘要:
首先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地铁15号线地面沉降信息,采用信息论方法计算研究区2003—2019年的熵值,然后通过转移矩阵分析地面沉降的转化规律及其与熵值变化的关系.发现2003—2020年,研究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差异沉降明显,年均地面沉降速率区间为[-100.17,1.19]mm/a;2016年前信息熵不断增加,地面沉降差异性较大,之后信息熵逐渐降低,沉降一致性较好;熵值大小与地面沉降的发育程度有关,沉降严重区熵值较高,沉降稳定区熵值较低;熵值增大时各沉降类型的转出率高,此时地面沉降系统不稳定,熵值减小时各沉降类型的转出率低,沉降系统较稳定.
文献关键词:
地铁15号线;PS-InSAR;地面沉降;信息熵;演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田秀秀;王彦兵;李晨霞;李小娟;朱琳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100048;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北京10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秀秀;王彦兵;李晨霞;李小娟;朱琳-.基于熵和转移矩阵分析北京地铁15号线地面沉降时空特征)[J].测绘通报,2022(11):67-73
A类:
B类:
转移矩阵,矩阵分析,北京地铁,地面沉降,时空特征,PS,InSAR,技术获取,信息论,转化规律,地质构造,构造影响,影响差异,差异沉降,沉降速率,信息熵,沉降差,发育程度,稳定区,转出
AB值:
0.3392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