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土壤反馈的Janzen-Connell假说检验
文献摘要:
目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验地上生物的多度丰富度等内容,物种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地下真菌是否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的.探讨土壤真菌的作用及植物-土壤反馈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4个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杀菌剂处理及不同树种幼苗的栽种控制实验来检验Janzen-Connell假说,计算生物反馈及特异性反馈,并依据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真菌多样性,检验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性.利用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两种反馈的幼苗生物量与树种本身、真菌功能类型及土壤元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杀菌处理并未显著影响生物反馈,同物种土壤的幼苗生物反馈未表现出显著的距离制约效应.异种物种土壤并未显著提高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苗的特异性反馈.此外,VPA结果表明,影响植物-土壤反馈最大的因素是物种本身特性,土壤和真菌的影响大小因反馈类型而异.该研究揭示了温带针阔混交林中植物-土壤反馈的影响因素,同时反映出温带森林不同树种的Janzen-Connell效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为更好地研究物种间相互作用与其内在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文献关键词:
Janzen-Connell假说;植物-土壤反馈;距离制约;针阔混交林;幼苗;土壤真菌
作者姓名:
秦江环;张春雨;赵秀海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秦江环;张春雨;赵秀海-.基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土壤反馈的Janzen-Connell假说检验)[J].植物生态学报,2022(06):624-631
A类:
Janzen,真菌功能类型,距离制约
B类:
针阔混交林,Connell,假说,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上生,多度,丰富度,植物生长,生长过程,蛟河,林中,常见树种,杀菌剂,菌剂处理,不同树种,幼苗,栽种,控制实验,生物反馈,土壤真菌多样性,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性,方差分解,分解分析,VPA,生物量,土壤元素,杀菌处理,异种,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反馈类型,温带森林,变异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内在调控机制
AB值:
0.3177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