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川南普格上二叠统玄武岩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矿物组合及热液演变特征
文献摘要:
利用冷热台、激光拉曼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设备,对川南普格跨山上二叠统玄武岩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的矿物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揭示出晶洞中热液的来源与演变特征.晶洞中的主要矿物为葡萄石和石英,有少量的硅铁灰石、绿帘石、绿纤石以及赤铁矿等,葡萄石、石英以及硅铁灰石有不同的世代,它们生成的顺序依次为:第1世代浅紫色石英+赤铁矿→第2世代石英十第1世代葡萄石→第3世代石英+第2世代葡萄石+第1世代硅铁灰石→第4世代石英+第2世代硅铁灰石+绿帘石+绿纤石.除浅紫色石英外,其它各世代石英晶体内部均呈现出一定的环带,浅紫色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而其它三个世代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二氧化硫和甲烷等气体.晶洞中的热液属于低盐度(8.28%~10.61%NaCleqv)、低温(141.7~188.2℃)型热液,且热液的温度呈现出先升后降(140→190→158℃)的变化趋势.第1世代葡萄石晶体较小,浅黄绿色,单晶体呈板柱状,集合体为葡萄状;第2世代葡萄石呈蓝绿色,单晶体为板状,集合体呈灯笼状.不同世代葡萄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第2世代葡萄石中Cr,Ni的含量(分别为301.09×10-6和329.61×10-6)高于第1世代葡萄石中Cr,Ni的含量(分别为199.08×10-6和247.57×10-6).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的初始热液是在玄武岩结晶分异晚期,富含二氧化硫的挥发性组分进入玄武岩裂隙和气孔中形成.随着玄武岩浆的冷却,浅紫色石英以及赤铁矿从晶洞中富含二氧化硫和Fe(Ⅲ)的热液中结晶析出,后期深部岩浆热液将玄武岩下伏的碳酸盐岩中富含甲烷和二氧化硫等成分的流体带入到葡萄石—石英晶洞中,导致晶洞附近的玄武岩发生蚀变,岩石蚀变释放出的Cr,Ni等成分随流体进入晶洞,引起晶洞中的温度升高以及晶洞热液中甲烷、二氧化硫以及Cr,Ni等含量的变化.随着石英和葡萄石的大量晶出,晶洞环境逐渐由氧化向还原转变,从而形成了晶洞中不同的矿物.
文献关键词:
葡萄石—石英晶洞;玄武岩;流体包裹体;热液演变;四川普格
作者姓名:
张紫桐;阮青锋;邱志惠;何丽佳;虞祥;李谦颖;刘欢;朱明珺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紫桐;阮青锋;邱志惠;何丽佳;虞祥;李谦颖;刘欢;朱明珺-.川南普格上二叠统玄武岩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矿物组合及热液演变特征)[J].矿物岩石,2022(01):108-117
A类:
热液演变,四川普格
B类:
川南,上二叠统,玄武岩,葡萄石,石英,中矿,矿物组合,演变特征,冷热,激光拉曼光谱,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仪器设备,山上,测试分析,硅铁,铁灰,灰石,绿帘石,赤铁矿,世代,浅紫色,环带,流体包裹体,一定量,二氧化硫,低盐度,NaCleqv,浅黄,黄绿色,单晶体,柱状,集合体,蓝绿色,板状,灯笼,中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结晶分异,挥发性组分,裂隙,气孔,中富,深部,岩浆热液,碳酸盐岩,带入,蚀变,释放出
AB值:
0.2020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