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山东大张矽卡岩型铁矿床中铁的富集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文献摘要:
大张铁矿是鲁西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和交代蚀变特征,将大张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透辉石、绿帘石、石英和方解石等透明矿物显微观察发现,大张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富液两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矽卡岩阶段到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94.1~550℃)、高盐度(w(NaCleq)=18.07%~56.42%)向低温(156.4~225.1℃)、低盐度(w(NaCleq)=1.23%~6.16%)的持续演化过程.流体包裹体资料,结合氢、氧同位素数据(δ18Ofluid=-1.8‰~11.4‰,δDfluid=-101.1‰~-93.40‰)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混入,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流体-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和流体混合等地质过程.综合分析发现,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作用以及温度降低是导致大张铁矿中铁沉淀富集形成富铁矿的主要机制.
文献关键词:
地球化学;矽卡岩型铁矿;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成矿机制;山东大张铁矿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兆年;曹毅;朱裕振;庞振山;沈立军;管继云;郭晨芳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4;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云南昆明 6501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兆年;曹毅;朱裕振;庞振山;沈立军;管继云;郭晨芳-.山东大张矽卡岩型铁矿床中铁的富集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的证据)[J].矿床地质,2022(01):91-105
A类:
18Ofluid,Dfluid,山东大张铁矿
B类:
矽卡岩型铁矿床,中铁,富集机制,自流,流体包裹体,氧同位素,鲁西地区,新发现,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石英二长闪长岩,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接触带,脉体,穿插,交代蚀变,蚀变特征,成矿过程,硫化物,透辉石,绿帘石,方解石,显微观察,观察发现,中流,体类,三相,富气,测温,成矿流体,高盐度,NaCleq,低盐度,素数,浆水,气水,混入,流体演化,沸腾,碳酸盐岩,岩相,流体混合,地质过程,大气降水,岩浆热液,铁沉淀,沉淀富集,富铁矿,地球化学,成矿机制
AB值:
0.3403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