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猕猴桃维生素C的合成规律及关键基因鉴定研究
文献摘要: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杂交群体中验证GGP基因对于后代果实Vc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当高Vc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时,杂交子代Vc含量在早期(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当中低Vc含量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其后代果实Vc含量一直较低且发育规律与母本相似.Vc合成相关基因中,仅有GGP基因在高Vc杂交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Vc杂交群体.在GGP的3个同源基因中,GGP1和GGP3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亲、疏水性高度相似;但GGP2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3个杂交群体后代果实中采用关联分析验证GGP1和GGP3的功能发现,GGP3基因对杂交后代果实的Vc合成可能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杂交群体Vc含量的合成规律存在差异,GGP3基因可能对不同杂交群体后代果实的Vc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文献关键词:
猕猴桃;维生素C;合成规律;基因鉴定;GGP基因
作者姓名:
刘晓莹;解潇冬;成畅;汪文杰;吕海燕;李大卫;钟彩虹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武汉430074;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合肥23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晓莹;解潇冬;成畅;汪文杰;吕海燕;李大卫;钟彩虹-.猕猴桃维生素C的合成规律及关键基因鉴定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22(05):657-668
A类:
GGP1,GGP3,GGP2
B类:
猕猴桃,合成规律,关键基因鉴定,鉴定研究,Actinidia,不同发育时期,Vc,荧光定量法,蛋白结构,和亲,亲水性,疏水性,杂交群体,亲本,杂交子代,果实发育,发育规律,母本,同源基因,三级结构,分析验证,杂交后代
AB值:
0.1769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