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及预后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患者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提高ARMM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ARMM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38例ARMM患者中男10例,女28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21例(55.26%)首发症状为便血.内镜表现多为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无蒂、质硬脆、有色素沉着、表面溃烂充血、伴有肠腔狭窄的隆起型肿块.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常检出率为100%和82.61%.免疫组织化学S-100、HMB-45、Melan-A、Vimentin和 Ki-67阳性率分别为93.94%、93.94%、96.88%、100%和 10%~90%.中位总生存期为25.97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75.64%、39.97%和27.41%.治疗无特效手段,3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远处转移19例,复发5例.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ARMM临床罕见、预后差、误诊率高,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明确诊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是ARMM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早期首选手术治疗,晚期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是ARMM未来治疗的突破口.
文献关键词: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时立瞳;王文佳;秦艳茹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时立瞳;王文佳;秦艳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及预后)[J].河南医学研究,2022(06):978-983
A类:
B类: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ARMM,生物学特性,诊治方法,郑州大学,病理检查,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中男,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便血,内镜表现,有色,色素沉着,溃烂,充血,隆起,肿块,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免疫组织化学,HMB,Melan,Vimentin,Ki,总生存期,特效,远处转移,肿瘤直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误诊率,合病,免疫组化,预后影响因素,选手,综合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AB值:
0.2888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