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狼疮肾炎合并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肾组织病理检查是否合并肾脏TMA分为肾脏TMA组和非肾脏TM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病理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差异。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终点,包括患者全因死亡、进入终末期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基线值的50%。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L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 133例LN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肾脏TMA组48例,非肾脏TMA组1 085例。与非肾脏TMA组比较,肾脏TM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 χ2=16.310, P<0.001)、基线血肌酐( Z=-6.918, P<0.001)、24 h尿蛋白量( Z=-2.232, P=0.026)较高;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AI, Z=1.957, P=0.001)评分及慢性化指数(CI, Z=1.836, P=0.002)评分均较高;治疗上多采用激素冲击( P<0.001)、血浆置换( P<0.001)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12±2)个月后,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 χ2=10.455, P=0.001),治疗无反应率较高( χ2=6.047, P=0.014),表现为更差的生存预后(Log-rank检验 χ2=26.490, P<0.001),且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347,95% CI 1.210~4.553, P=0.012)。 结论:相比未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高血压比例、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AI及CI值较高,治疗反应性及肾脏预后较差。合并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狼疮肾炎;治疗方案;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姓名:
任晶晶;黄博;王旭童;谢敏华;朱雨泽;郭浩楠;王淑蕾;王培恒;刘一鸣;刘迎春;张军军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晶晶;黄博;王旭童;谢敏华;朱雨泽;郭浩楠;王淑蕾;王培恒;刘一鸣;刘迎春;张军军-.狼疮肾炎合并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06):511-519
A类:
B类:
狼疮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lupus,nephritis,LN,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多临床,临床数据,郑州大学,肾活检,肾组织病理,组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肾病理,终点事件,复合终点,全因死亡,终末期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基线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Cox,方程法,选本研究,合并高血压,压比,血肌酐,尿蛋白,蛋白量,肾脏病理,活动性,慢性化,激素冲击,血浆置换,完全缓解率,反应率,生存预后,不良预后,治疗反应性,肾脏预后
AB值:
0.2833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