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及诊断模型预测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变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及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变组72例,恶性病变组64例。恶性病变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变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变组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变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变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93、2.597、7.452、2.028,均 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 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病变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内膜-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良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文献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超声检查
作者姓名:
王立淑;于腾飞;杨保军;宋海曼;刘影;何文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70
引用格式:
[1]王立淑;于腾飞;杨保军;宋海曼;刘影;何文-.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及诊断模型预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07):822-826
A类:
B类:
老年女性,性子宫,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诊断模型,绝经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手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手术病理,病理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回声,囊性,肌层,供血,根据上述,我院,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超声医师,诊断价值,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变厚度,血流信号,多支,血供,子宫内膜肿瘤
AB值:
0.1976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