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潜在类别与家庭关怀度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家庭关怀度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为预防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2月对新乡市3所大学的5 094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行为量表(AQ)、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分为低攻击性行为组(26.4%)、中等攻击性行为组(48.5%)、高攻击性行为组(25.1%)3个潜在类别.不同性别、身体灵活性、运动频率、睡眠状况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潜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95,169.86,125.76,325.24,P值均<0.01).生命意义感和家庭关怀度在大学生攻击性行为3个潜在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3.47,231.82,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OR=0.96,95%CI=0.96~0.97)、家庭关怀度(OR=0.83,95%CI=0.81~0.84)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3个潜在类别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性别、运动频率、睡眠状况、身体柔韧性、生命意义感和家庭关怀度、身体灵活性相关.学校及家庭、社会均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支持,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攻击;行为;家庭;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作者姓名:
闫纪霞;刘林霞;史培培;黄广;曹坤明;常红娟
作者机构: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453003;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闫纪霞;刘林霞;史培培;黄广;曹坤明;常红娟-.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潜在类别与家庭关怀度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2(12):1817-1821
A类:
B类:
攻击性行为,潜在类别,生命意义感,新乡市,横断面调查,AQ,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MLQ,运动频率,睡眠状况,X2,柔韧性,活性相,积极关注,心理状况,应支,精神卫生
AB值:
0.134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