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免疫抑制治疗后三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的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六个月疗效评估
文献摘要:
目的:再评估影响免疫抑制治疗(IST)后3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的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6个月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连续收治的173例初治行IST且治疗后3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的SAA/V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ST后3个月时的临床特征和血液学参数进行再评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6个月疗效获得的相关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ST后3个月无效患者的HGB( P=0.017)、PLT( P=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ARC)( P<0.001)、环孢素A血药浓度谷值(CsA-C0)( P=0.042)、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P=0.003)、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改善值(ARC △)( P<0.001)、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改善值(sTfR △)( P<0.001)与IST后6个月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T<10×10 9/L( P=0.020)和ARC △<6.9×10 9/L( P<0.001)是IST后3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患者6个月疗效的危险因素。IST后6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组3年总生存率[(80.1±3.9)%对(97.6±2.6)%, P=0.002]和无事件生存率[(31.4±4.5)%对(86.5±5.3)%, P<0.001]均明显低于获得血液学反应组。 结论:对IST后3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的SAA/VSAA患者再评估以预测其6个月疗效非常重要;IST后3个月残存造血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参数;ARC △可反应骨髓造血是否正在恢复及恢复的程度;IST后3个月无效患者若ARC △<6.9×10 9/L,无论PLT为何值,IST后6个月的血液学反应率均较低。
文献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免疫抑制治疗;预后因素
作者姓名:
胡向荣;赵馨;张莉;井丽萍;杨文睿;李园;叶蕾;周康;李建平;彭广新;樊慧慧;李洋;杨洋;熊佑祯;张凤奎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贫血诊疗中心,天津 3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向荣;赵馨;张莉;井丽萍;杨文睿;李园;叶蕾;周康;李建平;彭广新;樊慧慧;李洋;杨洋;熊佑祯;张凤奎-.免疫抑制治疗后三个月未获血液学反应的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六个月疗效评估)[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05):393-399
A类:
ARC ,sTfR
B类:
免疫抑制治疗,未获,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患者,六个月,疗效评估,再评估,IST,VSAA,初治,血液学参数,多因素分析,HGB,PLT,网织红细胞,环孢素,血药浓度,谷值,CsA,C0,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体改,10 ,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残存,主要参数,骨髓造血,反应率,预后因素
AB值:
0.2033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