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东北及山东部分地区野生蛹虫草资源采集及观察
文献摘要:
蛹虫草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其子座可规模化栽培.然而,栽培中菌种极易退化,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野生种质资源为蛹虫草栽培生产菌株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对东北和山东部分地区蛹虫草资源进行了持续调查,对其生态分布和宏观、微观形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从5个地点共采集野生蛹虫草标本414份,寄主绝大多数为鳞翅目昆虫的蛹,少数为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茧.野生蛹虫草子座单生或2-25根,长1-17 cm,棒状、扁平状或不规则畸形,扁平状子座常具纵沟,部分可分支;子座可从寄主头、胸和腹部各部位长出,其中以头部为主.子座地上部分长1-6 cm,颜色呈深橙黄色.可育部位长0.5-4cm,宽1.2-6mm,大多数与不育柄部分界明显;地下部分0.5-11 cm,其长度与腐殖质厚度相关.首次明确观察到蛹虫草菌索,菌索连接蛹体和子座,或单从子座、蛹体上长出,但不是所有野生蛹虫草都有菌索.蛹虫草菌索与子座内部的疏丝组织菌丝形态各异,菌索菌丝中间膨大.人工栽培与野外采集的子座宏观形态差异明显,但子囊和子囊孢子形态无明显差异.通过野外采集和调研,获得了大量的野生蛹虫草种质资源,为解决蛹虫草种业问题奠定基础.
文献关键词:
野生蛹虫草;资源调查;根状菌索
作者姓名:
刘晴;刘梦潜;王芬;怀美玉;王丽;董彩虹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晴;刘梦潜;王芬;怀美玉;王丽;董彩虹-.我国东北及山东部分地区野生蛹虫草资源采集及观察)[J].菌物学报,2022(11):1761-1771
A类:
根状菌索
B类:
野生蛹虫草,虫草资源,食药用真菌,其子,子座,菌种,野生种质,种质资源,生态分布,微观形态,草标,寄主,鳞翅目昆虫,幼虫,单生,棒状,扁平,状子,地上部分,分长,橙黄色,4cm,6mm,不育,分界,腐殖质,蛹虫草菌,菌丝形态,形态各异,膨大,人工栽培,形态差异,子囊孢子,草种业,资源调查
AB值:
0.2568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