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秸秆粉碎和焚烧还田对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孔隙和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明确川中丘陵区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孔隙及有机碳的影响,利用田间原位监测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测定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秸秆不还田(RMW0),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秸秆50%粉碎还田(RMWshred)和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秸秆50%焚烧还田(RMWburn)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浓度、储量及孔隙特征参数.结果表明:RMWshred和RMWburn均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RMWburn耕层土壤大孔隙度是RMWshred的2.7倍.RMWshred和RMWburn较RMW0能有效改善土壤大孔隙集中分布现象,使层间大孔隙分布更均匀,3个处理孔隙数量均以当量孔径100~500μm孔隙为主,RMWshred和RMWburn优化了耕层土壤不同当量孔径孔隙数量比和体积比,且以RMWshred更优.RMWburn有利于增加耕层土壤>1000μm孔径的孔隙数量,RMWshred耕层土壤>1000μm孔径的孔隙平均直径趋小.RMWshred和RMWburn平均喉道截面积、平均喉道截面形状因子、平均孔隙形状因子均较RMW0低,长期秸秆还田使耕层土壤孔隙向有利于保水保肥的方向转变,且RMWshred保水保肥能力较RMWburn更优.秸秆连续还田15 a后,只有RMWshred耕层土壤有机碳浓度增幅显著.综合比较两种还田方式在改善川中丘陵区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孔隙特征和固碳效果的差异表明,长期秸秆粉碎还田较焚烧还田更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孔隙特征,更能有效积累耕层土壤有机碳,更有利于川中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
文献关键词:
秸秆;粉碎还田;焚烧还田;土壤孔隙;土壤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越;况福虹;马胜兰;王艳强;李兰;唐家良;朱波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4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成都 6111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越;况福虹;马胜兰;王艳强;李兰;唐家良;朱波-.秸秆粉碎和焚烧还田对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孔隙和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03):526-536
A类:
焚烧还田,RMW0,RMWshred,RMWburn,孔隙形状因子
B类:
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土壤孔隙,川中丘陵区,区长,秸秆还田方式,田间,原位监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有机碳,储量,孔隙特征,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大孔隙,孔隙分布,孔隙数量,当量,体积比,平均直径,喉道,截面积,截面形状,长期秸秆还田,保水保肥,固碳,碳效,秸秆粉碎还田,有效积累,农业绿色发展
AB值:
0.1423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